溪降新手必學 – 你不可不知的溪降原則

自從2000年初溪降系統訓練引進台灣後,目前無論是前往海外進修的人或在台開課的組織越來越多,而系統的比較與技術的探討也是越來越多。當然,活動量增加了,意外事故也越來越多。所以溪降新手必學系列主要為讓有興趣的愛好者了解一下基礎知識/原則,當然本系列文中所提及的系統在不同組織會有不同的操作模式,但無論如何除了閱讀文章外,也強烈建議上實作的訓練課程。溪降新手必學系列的首篇,來談談一些溪降基礎原則與觀念。

 

充份的準備

台灣目前沒有統一的溪降技術規範,再加上學習管道多元化,像是有同好互相分享、網路影片自學、國外技術手冊閱讀與溪降組織的實體課程….等。行程前、活動中與技術操作時,若沒有良好準備與溝通容易產生認知上的落差,進而造成不可預期的失誤,甚至發生嚴重事故。

溪降行前準備像是溪谷難度、無溪水的乾溪谷、具有激流的溪谷、技術要求、特殊裝備、集合地點、交通與保險….等,都需要一一互相確認,不要有『我以為你會!我以為你有!我想說你會準備!』的狀況出現。在溪降的時候,除了技術操作前要互相安全檢查,有激流需要特殊計畫突破時也需要互相再三確認,避免互相猜測『他可能在做? 我以為你會?為什麼這麼久?』。

 

鉤環要上鎖

除了繩袋包的延伸連接繩(背包吊掛繩)之外,其餘的鉤環必須使用有鎖鉤環。無論是手動鎖(Screw Lock)、旋轉自動鎖(Twist Lock)或捏壓自動鎖(Pinch Lock)都有使用上的限制,所以務必詳細閱讀操作說明書。有鎖鉤環在技術操作時必須上鎖,也需要時時檢查是否仍在上鎖的狀態。

 

垂降為優先選擇

溪降是綜合式的戶外運動,包含了不同的運動元素,像是健行、垂降、滑瀑、上攀、下攀、游泳、潛水與跳潭….等。即使包含的運動元素很多,還是需要非常熟練各種垂降技術,在有高度落差、下方水況未明、經驗不足或處於沒有握的環境時,除了架設熟悉的繩索系統外,也因以垂降(或下放/視實際狀況)為優先考量。另外,所有新學習的技術,應該要在熟練後才能於溪谷中實際使用,切勿在溪谷實際行程中學習新技術。

 

自然固定點優先、人工固定點為次

每個國家因地質、地景、植披與溪谷環境的不同,自然會產生演化出不同的溪降文化與技術。例如美國猶他州是以沙漠峽谷聞名,日本、紐西蘭與歐洲則與台灣相似為具有激流的溪谷。但台灣山區植群茂密與有許多溯溪愛好者,因此在建置固定點(anchor)時後,盡可能以自然固定點為優先選擇(尤其是有與溯溪活動重複的路線),人工固定點為次,除了降低環境破壞之外,也能降低與不同溪谷運動之間的衝突。

固定點更多內容可以參考這篇文章:溪降新手必學 – 溪降固定點介紹

 

可釋放式系統優先、非釋放式系統為次

使用Totem架設The Jester可釋放系統

溪降繩索架設分為可釋放型與非釋放型兩大類,而台灣多數的溪降路線都會進入溪水,如果在垂降過程中下降系統卡住或發生其它事故,須要很快速反應與進行救援。因此垂降會進入溪水或下方有激流時,必須以可釋放系統為優先考量,不可於有水域風險的狀況下,採用非釋放型的系統。相關繩索系統文章,可前往下列文章詳讀。

更多可釋放型系統資訊:溪降新手必學 – 可釋放式繩索系統

更多非釋放型系統資訊:溪降新手必學 – 非釋放式繩索系統

良好的溝通

最後,還有項很重要觀念需要倡導,領隊/嚮導通常是隊伍中能力最好的人,所以需要位於可以綜觀全局、可前後聯繫或隨時進行救援的重要位置。

溪降訓練資訊

發佈留言

發佈留言必須填寫的電子郵件地址不會公開。 必填欄位標示為 *